牟敦芾的第二部长片秉持着反思与反叛的主旨,进一步深入更为禁忌的情性领域。影片聚焦两个关系密切的中学男生,其中一人在跑步时突然猝死,另一人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之中。为寻求情感上的慰藉,他常去亡友父母的摊档帮忙。然而,对死者的思念以及对生存的困惑,如影随形,几乎将他吞噬。 这部影片对青少年情谊的刻画十分写实坦率,不仅主动提及同性恋话题,还以幽默的方式调侃社会偏见。主角心怀赎罪之意,能够跨越阶级界限,对保守压制的价值观也有着清晰的认知。在电影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伸缩镜头、定镜、短快剪接和内心独白等多种实验性手法,且运用得精练得当。其中,暴风雨中推车的场景堪称强烈的影像宣言。 影片尤其注重内敛的象征手法,以无底黑洞和宿命论调作为首尾呼应,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上叠加了意识流元素。这部影片与牟敦芾的前作曾被传佚失数十年,如今它们足以改写台湾新电影的发展脉络。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