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电影,不过是一片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属于镇痛药,这里可以理解为电影能暂时麻醉人,让人忘却现实)。吕克·贝松于1959年3月18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是法国导演,同时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职。因其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他的作品节奏明快、风格奢华,极具商业价值。有人说他的电影实则是美国片,只是在法国拍摄而已。他的父母都是水上运动高手,母亲还是潜水教练。青少年时期,他梦想成为海洋、海豚专家,但一次潜水意外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愿望,转而投身电影行业。17岁高中未毕业,他便进入高蒙电影公司担任助理,19岁前往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课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后回国担任副导演。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无声科幻片,据说23岁的他仅用3法郎六苏就拍成了。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便没有受过专业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也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正因如此,贝松曾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是否乐意这一称呼。《地铁》和《碧海蓝天》让吕克·贝松在国内外赢得声誉。尽管当年法国凯撒奖仅吝啬地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贝松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得意之作。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他少年时的激情与梦想,他终于能用摄影机捕捉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确切地说,那是他真正的归宿,杰克或许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80年代的法国有所谓BBC年轻导演之说,即专指贝内克斯(Beinex)、贝松(Besson)、卡拉克斯(Carax)。这三位新锐导演虽有诸多异同,但最大的共同点是对蓝色莫名偏爱。从贝内克斯1980年拍摄的《女歌星》开始,蓝色就充满银幕,卡拉克斯拍了《卑贱的血统》,而贝松的《碧海蓝天》从片名到内容都是蓝色基调。贝松苦心营造的对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怀无人能及,其精彩的水下摄影或许让《钢琴课》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都受益良多。《尼基塔》与《杀手莱昂》(又名《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从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成功过渡之作。《尼基塔》讲述了一个暴力团女成员被改造成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过程,其特工杀手身份与内心深处爱情和人性的萌动构成影片独到之处。《杀手莱昂》讲述了一个渴望从善的杀手和一个渴望复仇从恶的女孩之间的故事。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至今仍是各国电影学子津津乐道的范例,其中许多细节,如莱昂身边的那株绿色植物和“记住永远不要杀妇女和孩子”等精彩对白令人难忘。单是那株绿色植物,就不是好莱坞编剧能想到的。《杀手莱昂》夺得当年凯撒奖最佳影片奖,贝松荣获最佳导演奖。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电影的繁荣使法国商业电影陷入尴尬境地。在法国以外拍艺术电影需要很大勇气,因为要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在法国,电影艺术家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似乎需要更大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时宜”的导演。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