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mi10分63假如说《死亡诗社》如果是左倾理想主义教育片,完全解放人之个性的电影的话,那么《爆裂鼓手》就完全就是极端的尼采超人说,关于天才者的宿命。 任何创作都是无止境的自我压榨 一切艺术创作约等于从自我与文明的历程中抽取骨血 。世界的瞬间是转瞬即逝的 然而保存的钥匙正握在天才者手中 即便他们将因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也迷信自我的独一无二。 天才决不会被挫折击倒,被挫折击倒的决不会成为天才。 很幸运的抢了午夜vip场的包场,一个人安静的在影视的银幕上看完了这部不疯魔宁勿死的电影。12-090回复
gzjld8分130爆裂鼓手(Whiplash)里的师徒关系太虐了,Crazy! “严师出高徒”和“多赞赏,鼓励孩子”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指向因材施教,但弗莱彻老师的理念不能完全认同,他说英语里最害人的一句话是“good job”,“我绝不会为我尽力做的事道歉”,所以他对所有学生都是不断否定,吼叫,爆粗,羞辱学生的外表甚至父母和家庭,找替补打压来push学生将潜能发挥到极限,学生是“成功了”,但代价是第一个学生多年抑郁自杀身亡;而第二个学生即片中男主安德鲁则是不社交,不讨喜,伤害女朋友,自虐敲鼓敲到手掌虎口流血,出车祸还鲜血淋淋上台,只为从替补手中抢回自己的位置......安德鲁胜在心理抗压能力强大,对自己够狠,所以魔鬼老师的方法奏效了! 看了这部片子相信都会喜欢上爵士乐,高潮在结尾,一段节奏已达人体极限的超燃的爵士鼓🥁声会让你耳朵怀孕!12-062回复
海星树10分7很棒的一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视听冲击十足的同时剧情紧凑推进自然,导演很能通过视听语言去调动观众的情绪,而且不难发现很多镜头的设计能很好的服务于剧情,把我们深深拉进主角的内心世界。之前看了太多昏睡的电影,看着一场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看过一次表,这部电影节奏把控的近乎完美。而且我想说的是在我眼里这部电影的中心并不该围绕于是否励志或者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是否适用,这部电影真正让我感动的点是主角的拼搏和近乎偏执的对于爵士乐的热爱,是在一种极端高压的状态下的拼死努力,我觉得我也应该在我还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热爱真正的去拼命一把,无论是多么艰辛我也想去坚持,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那种爆裂的魅力,就像是电影的名字一样。我也觉得导演也并不是要给我们一个答案,告诉我们方法,他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看见了一人为了自己的热爱和理想去拼搏的过程,尽管过程是如此极端和难以接受。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神来之笔,第一首曲子结束,主角下台去见了父亲,父亲也拥抱了他告诉他已经做的足够好了,但是主角意识到了什么重新登台展示了封神一段,这里也正好呼应了弗莱彻跟主角讲的查理帕克的故事。最后结局的留白也恰到好处,正式是师徒两人各自的价值实现12-1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