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巴索里尼的电影作品惊世骇俗、狂野暴戾,但这位意大利经典大师也曾有过如诗的年少时光。20世纪40年代,二十出头的巴索里尼和母亲居住在北意小城斐乌里,他沉浸于乡村生活的方言习俗与物质文化,还情窦初开地与当地庄稼青年开启了爱情篇章,也由此体会到同性恋情与肉体欲望的酸甜苦辣。草根生活启发了巴索里尼的左翼政治观点,让他与意大利共产党结缘,二战后他先选择在贫民窟的中学任教。在巴索里尼53年的生命里,这段时期的情感经历和社会见闻既唯美浪漫又暴力现实,深刻塑造了他的世界观,也强烈体现在他震撼人心的文学和电影作品中。 本片邀请巴索里尼的诗人表亲尼可·纳迪尼担任旁白,穿插着巴索里尼本人的声音,还有来自旧地故人的资料影像,深入探寻巴索里尼鲜为人知的青春时期,揭示其艺术心灵的起点。导演拒绝采用典型的历史重建叙事方式,除考据巴索里尼的手稿外,还广泛搜罗多部年代……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