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步入黑暗世界,像梦游者般在陵寝似的门廊和棺材似的房间里游走。声音时而细琐如飘溜耳际的空气,时而又排山倒海狂怒袭来。有人杀人,有人牺牲,神究竟在哪里?这些人的罪恶与惩罚又是什么呢?通过精巧的光影控制,这片赭、褐色的世界几乎打破了黑白与彩色的界限,充满诗样的、冥想的氛围,凸显出亚历山大·苏古诺夫别具一格的实验风格。浓厚的生命省思,让众多影评人毫不意外地对他寄予成为塔科夫斯基接班人的期望。《呢喃语页》里那个无名的“英雄”,在某些层面让人联想到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烈夫》。 汉斯-乔钦·史拉格评价道:本片缓慢、沉思的步调,重点不在于动作,而在于看不见的“内心演出”以及可见的《呢喃语页》。其目的是让观众深入思考“罪与罚”这一永恒主题,同时也触及生命中的社会、宗教意义。由此看来,这部电影不仅在刻画“十九世纪俄语文学”,更在暗示这个主题与今日俄国的相似性。这是苏古诺夫对他……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